跳到主要內容區

校史

新社高中校史

沿革

本校於民國68年8月1日由新綜國中與新社國中合併成立。「新綜國中」前身為農校,

於民國14年3月26日在新社公學校附設農業補習學校。

民國18年4月18日獨立,校名為「東勢街二庄組合立東勢農林國民學校」。

民國23年更名為「台中州立東勢農林國民學校」。

民國34年又更名為「台中州立實踐農業學校大地館」為本省最早成立三所農校之一,亦為中部聞名學府之一。 台灣光復改名為「台中縣立新社初級農業職業學校」,

民國48年9月創辦「高農部」,50年9月更名為「台中縣立新社農業學校」。

57年政府延長九年國民教育,改名為「新綜國民中學」。 創校時首任校長為三井康臣先生(日籍),任到光復時止。光復後首任校長為劉福才,繼之者為楊順財先生及吳勝國先生。

「新社國中」於51年8月22日在農校北側地成立「東勢初中新社分部籌備處」,

53年獨立,校名為「台中縣立新社初級中學」,

57年改為「新社國民中學」,首任校長張樹潭先生,繼之者為廖俊一先生。

68年8月1日二所國中合併校名為「台中縣立新社國民中學」,合併後之首任校長為郭璧珪先生,

75年8月1日詹德宏先生繼之。

83年9月1日張烈鐘先生接任,率先試辦三年制技藝學校,

繼而又於87年改制為全縣首座完全中學。另為順應中等教育潮流,

於89年改制為高級中學並實施綜合高中學制,之後薛維煌校長接任四年,張烈鐘校長再回任,

100年8月1日,朱健良校長接任至106年7月31日,101年起改學制為普通高中附設高職,

自106年8月1日起由歐靜瑜校長接任,亦是本校首任的女校長。112年8月1日起由林怡君校長接任,

並於112學年增設高中部體育班一班與自行車、射擊兩個專長項目。

介紹

本校校區土地約十五公頃,堪為全省校地最大的中學,位於新社區海拔五百公尺丘陵台地,傍中央山脈頭嵙山麓,濱大甲溪中游西岸,山清水秀,民風勤樸,氣候宜人,四季如春,水繞山迴,極富鄉村自然之美,而橋連道貫,復具都市交通之便,洵一理想之學園勝境矣。詩云:「經始靈台,繼之營之」,但願「作始雖簡,其畢也巨」。爰將始末,綱要誌之,庶使後之來者,知創校之艱,而惕勵奮發,繼往開來,並為邦國興起矣。